近日,“百亿保健帝国”权健事件刷屏,让保健品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根据2018健康管理蓝皮书,我国保健品市场2005-2015年的平均年增速为13%,位居世界第一,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
保健品市场的巨大增速,让这个行业乱象丛生。通过亲情营销、洗脑营销、虚假广告、免费体检、礼品营销等形式推销保健品的现象,不仅引发众多消费投诉,也使得社会大众强烈反感,并催生了对保健品领域的诸多疑问——
保健品市场有监管吗?
“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据原国家食药监督总局下发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显示,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2016年2月26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该办法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是为规范保健食品的注册与备案。保健食品企业须为产品申请批准文号,在获批产品外包装标注“国食健字”字样,为天蓝色帽形,业界称“蓝帽子”。
因此,保健食品类产品是有严格的注册备案制度的。据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称,保健食品有一套完整的政府监管体系,每年抽查合格率在96%以上。
然而,保健品品类众多,保健食品仅是其中一类。对于非食用性的保健器械,比如此次权健饱受诟病的产品骨正基鞋垫等产品,因这个领域产品种类繁杂,规范管理和功效验证仍然存在比较大的盲区,因此也成为虚假宣传、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的重灾区。
保健品还能买吗?
我国的保健食品主要分为营养素补充剂和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功能性产品。消费者食用保健食品前应充分读懂其标签和说明书,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选择适合的保健食品。
营养素补充剂指以补充一种或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而不是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此类产品仅限于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功能性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产品。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现行有效的保健功能有27种。
12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负责人表示,将在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领域建立巨额赔偿制度,加大对消费者的直接赔偿力度。乐观预期,未来保健品行业会越发规范,消费者权益也会越来越有保障。
我该怎么挑保健品?
Intertek天祥集团专家给出建议:
首先,看标签,看是否具有国食健字的蓝帽子标签,是否显著标明“本品不能替代药物”,这是对产品最基本直观的判别办法。
其次,了解功效,仔细阅读说明,确认是否有治疗、预防等字眼,涉及夸大甚至虚假宣传。
第三,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生病需要进行正规的医疗救治。同时保健品需要严格依照剂量服用,如果为了追求效果过量服用有可能导致有害物残留,对身体反而有害。
此外,权健事件引发了市场对保健品行业的集体怀疑,行业内的大量企业亟需加强自身质量管理水平,重建消费者信心。对此,Intertek专家建议,企业在保健品的研发阶段就应参考国家规定的原料清单,对配方进行风险评估,同时从供应链、生产流程、工艺、包装等方面都进行严格质量管理,对于不可控的风险,可引入专业第三方进行评估、把关和审核。
消费信心的消耗只需要一个热点,信心的建立则是长期过程,要实现对保健品的信心重建,从监管部门、生产企业、权威专业机构都有责任在保健品的筛选检验、企业标准、标签标识等诸多核心环节上达成共识并开展行动,真正为消费者的品质生活保驾护航。
本期专家支持:
Alex Wang
Intertek天祥集团化学与药品事业部副总经理
食药监系统6年质检和实验室管理经验,熟悉食品、药品、化学品相关法规要求,超过12年产品安全及合规性从业经验。